汽车讲师网 专业做汽车讲师推广的网络平台 咨询热线:18674807466
讲师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 > 讲师文章
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蜕变
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9年08月19日 字体:[] 报名

在进入职场后的3-5年时间里,优秀的员工获得了职位上的晋升,成为了管理者。然而,很多新管理者却不能适应工作角色的转变。


其实,从一个被管理者,转变为一个管理者,需要跨越的鸿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,最重要的是需要从心态到思维方方面面都要转变。

 



下面简要分析如何从一名执行者蜕变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。

 

每个人在人生经历中,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环境改变,这就要求我们相应的去转变自己。如何实现这个转变呢,我认为最关键的什么是思维的转变。

 

当我们的角色由执行者变为管理者,我们必须要由执行者的思维,转变为管理者思维。


什么是执行者思维?

我们都知道,作为一个执行者,就是领导让我们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。

作为一个管理者,什么是管理者思维?

管理者思维的内涵非常丰富,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以下四点最最有代表性:



一.换位思维


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沟通技能之一,也是管理者思维中比较重要的内容。


人类的情感本质上都是相似的,比如对于幸福的向往,对未来的彷徨,对生活的恐惧和担忧。换位思考,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,从而建立亲密关系。


在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,如果管理者不具备换位思考能力,常常觉得下属愚笨至极;而在下级看来,领导根本就是个不了解实情、固执、愚蠢的人。上下级互相鄙视、嫌弃,难以达成合作,从而导致任务难以完成。


如果管理者具备换位思考能力,适当地站在下属的角度思考,并寻找既不丧失自己立场又能满足对方要求的办法,从而更容易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。



二.内省思维


孔子曰,三日三省吾身,这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的要求。内省思维就是反思自己。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:我给下属的任务安排是否合理,是否配置了充足的资源我对下属的严格规定,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是否可以改进工作流程,降低企业不必要损耗等等。


在实际工作中,如果下属没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,领导者也应首先反思一下,是否是客观因素造成的,是否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;而不是一来就认定是他人的问题。



三.目标-手段思维


一个管理者,做事的原则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的。目标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指南,也是催动全体员工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一个企业、一个团队,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,就不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。


同时,作为一个管理者,为了达成目标,可以采取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。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,解决的是“怎么做”以及“怎么做才能更好”。


因此,作为管理者,我们的每一项决策,首先确定目标,再围绕目标,确定好实现目标的原则、方法以及策略。只有这样,团队从能目标清晰,方法清楚,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认务,达成目标。



四.前瞻思维


最考验一个管理者的水平,则看其是否具有前瞻性。因为前瞻性思维是一种战略思维,不仅要关注当下,更要回顾历史、预测未来。我认为最具前瞻性思维的当属毛主席了。


1937年七七事变后,面对日本的猖狂进攻,我大片国土沦陷。社会思潮陷入了亡国论中。毛主席经过细致分析,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,最终完成《论持久战》。批判了亡国论的思潮,也反驳了速胜论的观点。正如主席所分析的那样,整个抗日战争走向与预期一致,历时八年,在中外反法西斯联盟的努力下,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。


作为企业管理者也是同样的道理,我们需要分析企业的发展历史、现状,再展望未来,从而制定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或工作计划。同时,也能明晰当前企业的处境是什么,过去面临哪些的困难,未来可能遇到哪些问题,从而为企业指出长远的发展之路。



五.逆向思维


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,也应具备逆向思维。那什么是逆向思维呢?


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,反过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。简而言之,当别人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,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,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。敢于“反其道而思之”,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思考,进而寻找解决的办法。

 



很多管理者,不能及时做决策,导致错失机会;而有的管理者,对决策总是有恐惧,因为责任重大。


其实,对于某些问题,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,从结论往回推,倒反过来思考,问题也许会简单化。马云也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的领导者,在一次论坛上,他曾经说:“当有人说,同志们往这里走的时候,你就应该撤了。很快,千军万马就会过来,已经轮不到你走了。”


管理者如果具备逆向思维,遇到重大的困难挫折时,就能临危不惧,甚至可以化难为易,实现战略性目标。

 

除了思维的转变,另一个转变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力的培养。

 

领导力,就是领导能力,即发挥团队的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,让员工各尽其职,帮助团队完成任务,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
 

下面举个缺乏领导能力的例子。

 

随着《中餐厅3》的热播,店长黄晓明的领导能力纷纷遭到吐槽,抛开节目设定的原因不说,这一季的中餐厅团队里的角色,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团队。


团队成员:


店长黄晓明:虽然个店长,但是一个不会领导的领导。口头禅“听我的”。

主厨林大厨:专业且业务能力超强的实力型干将。
王俊凯&杨紫:职场新人,有想法,但没有发言权。

 

前两集,财务总监秦海璐和林大厨因为花钱的问题产生了冲突,还上了热搜。一边业务部门要花钱,而财务部门要省钱,出发点都是好的,都是站在职位的角度上考虑,做认为对公司有益的事,所以矛盾真的不是出在两位员工身上,而是领导的身上。

 

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店长黄晓明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,没有明确整体的战略目标。因此,在物资和资金缺乏的状态下,更应该发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,事先做决策,如: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,决定先购买什么、后配置什么,购买的标准等方面来决策;让大家统一战线,增强凝聚力;而不是做和事佬,事事都参与,做一些无用功,最终还是难以决策。


店长黄晓明表面上看似很忙碌,但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,来掩盖领导位置战略上的懒惰,没有有效地发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,以至于各种内耗,自己也吃力不讨好,团队最终也没有统一方向,这样的领导能力很糟糕。


除此之外,作为领导者还存在这样的想法:以为把授权都员工了,而我什么也不用管了,并且员工一个人做三人的活,但一旦出了问题就马上强势介入,批评员工,收回权利,要求必须听我的。这也是在店长黄晓明和员工林大厨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。黄晓明的经典语录就是:“我不要你觉得”,“我要我觉得”。



这种听我的,这件事不需要讨论,一个人说了算,如果管理者不改变这种思维,没有看到其弊端,那这个团队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,领导也不会是一位成功的领导。

 

作为管理者,其核心就是在于管理,而不用事事都亲力而为,应合理分配任务,发挥领导力的作用,让员工各尽其职,发挥团队1+1>2的价值,才能一起完成一个远大自己能力的目标。

 



另一方面, 职场升迁的管理者的权力来自于上级的赋予,但并不能赋予你领导力。上级赋予的权力称为岗位权力,领导力需要追随力。追随的本质是支持、拥护、赞成,在下属对上级建立了信任、认同、理解基础上的自我行为。通过领导把战略意图以及组织价值体系向员工更好地传递,以达到领导目标。


管理者需要在团队中建立威信,使下属心悦诚服地追随,有了追随者,才能称之为领导者。


如果你具备管理者思维,并具备领导力,一定能蜕变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。

(本文来源网络,有删减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分享到: